2025年9月19日,由自治区团委关怀送教,宁夏银川一中团委举办的一堂心理公益讲座在学校立信楼二楼大会议室精彩开讲。自治区团委特需青少年关怀项目总督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王文达教授以《成为人生高手》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心理疗愈课程。

讲座围绕情绪功能与情绪管理展开,以详实的内容、深刻的意蕴、生动的形式,为在场师生提供了一次深入理解自我情绪、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的学习机会。现场气氛融洽、互动积极,不仅疏导了学生在情绪认知与管理方面的困惑,也有效增强了大家面对学习与生活挑战的心理韧性。

讲座首先系统阐释了情绪的多维功能,强调情绪并非生活的干扰项,而是具有深刻适应意义的内在信使,并通过具体案例,指出恐惧、厌恶、快乐等基本情绪所扮演的“生物警报”角色,能帮助我们及时应对环境变化、保障生存发展。同时,作为一种“内在引擎”,情绪也能够激发行为动机,推动个体探索未知、坚持目标、维护公平正义。这种科学而形象的解读,使在场师生充分认识到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承载着特定的需求与信号,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识别并善加引导。

在进一步探讨情绪的社会与信号功能时,讲座又指出,情绪是人际沟通的纽带与非语言工具。从微笑、皱眉到共情与道德判断,情绪在构建信任、促进协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当代数字化交往中,表情符号等新型情绪表达方式延续并拓展了情绪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通过现场互动环节,大家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准确识别自我与他人情绪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在实际交往中的理解与包容能力。

讲座还通过一张清晰的“情绪—需求—行动”对照表,具体展示了如何将愤怒、焦虑、悲伤等常被误解的情绪,转化为促进成长与关系的建设性力量。例如,愤怒可能指向对尊重与边界的需求,焦虑往往反映对安全感与掌控感的渴望。这些内容不仅具有理论高度,更具备现实指导意义,使学生们学会以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式回应内在情绪波动。

最后,王教授重点剖析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认知误区,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针对“坏情绪只会伤人”“有情绪就一定要‘上头’”等片面观点。王教授进一步阐述,情绪本身是功能性的,真正的困境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读懂其背后的真实需求。通过将情绪视作“翻译官”而非“指挥官”,在情绪与行动之间留出理性选择的空间,个体可以逐步拿回人生的主动权。随着现场气氛逐渐活跃,同学们也在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中,逐渐意识到自身作为情绪“建筑师”的能动性。

整场讲座在轻松而专注的氛围中落下帷幕。通过此次学习,同学们不仅对情绪的本质与功能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也掌握了在实际生活中化解情绪困扰的有效方法。大家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人生高手”,并非没有情绪,而是懂得倾听情绪背后的声音,并主动选择回应的方式。可以说,在自治区团委的关怀下,王文达教授的精彩讲座既为广大学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也为校园心理育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