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是一种美的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审美能力和情感的表达。10月24日,“国培计划”同心县、海原县音乐名师工作室教师莅临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银川一中健康城校区)跟岗研修,在共享、共研、共思中共赴成长。

本次活动主要从讲示范课、评课、专题讲座三方面进行。首先,学校音乐组教师潘静以《中国古代音乐1》作课。该课是第二单元中国音乐的第一节。要求学生根据听赏提示,认真聆听《哀郢》《流水》《竹枝词》《梅花三弄》四首古代音乐作品,感受其情绪和古代音乐风格特征,通过欣赏视频,了解认识中国古代乐器的形制、音色、演奏方法及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听辨、学唱、视奏部分音乐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兴趣,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接着,我校仇晓玲老师以广东音乐《赛龙夺锦》作课,此作品原为丝竹乐曲,为了表现乐曲的气势,后改编为吹打乐合奏形式,乐曲描述勇夺锦标的龙舟竞渡的欢腾热闹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节课老师语言亲切,引领学生一起了解了广东音乐的发展及代表乐器,聆听和学唱乐曲主题,并引导学生展开了旱地龙舟音乐体验活动,课堂氛围松弛而热烈。
最后,我校管昕彤老师以《理解与认知》作课,课程选取《1812序曲》这部富有人文内涵的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引导学生循着音乐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从音乐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音乐语言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全面、深入地理解和鉴赏这部作品,并通过学唱主题、击打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及辨别六个音乐主题,并结合所掌握的欣赏方法深入地听赏感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专业引领明方向 深耕细研促成长”。下午,各位老师对示范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热烈的评课,讲课老师虚心学习,受益匪浅。接着潘静老师作《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古代音乐1>学历案设计》主题讲座。
潘静老师的讲座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老师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和启发。她讲到: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的“导听图”,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通过“绿色学习能量卡”,将学习的任务编写成“专业方案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升了学习的实效性。对学历案的设计主要从学历案的由来、格式、形态三方面进行说明。最后结合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即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在《中国古代音乐1》学历案中是如何发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学习、讨论。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此次活动既是一次成长的对话,也是一个提升的契机。勤学习、勤反思、善总结是不竭动力的源泉,银川市第三十一中音乐教研组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抓紧、抓严教研工作,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音乐教学与活动,以课堂为桨,活动为帆,共同谱写教书育人的新乐章。
文稿:管昕彤
图片:仇晓玲
编辑:张绒绒
初审:潘静
终审:米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