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集团首页 >> 校园动态
教研共融同课改 书信承志念国殇 | 宁夏银川一中历史组开展系列特色教研活动

 

 

 

 

2025年9月宁夏银川一中历史组统筹开展校际教研与历史写作两大特色活动。校际间通过同课异构、专家评课、集体研讨等形式,聚焦核心素养落地,打破教学壁垒、精进教师技能,同步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写作活动,以多元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回溯抗战岁月,在笔墨间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将民族抗争记忆转化为青年家国情怀与奋进动力,双向发力彰显历史学科“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使命担当。

一、校际教研:以交流破界,为教学提质赋能

9月12日,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与宁夏银川一中携手开展校际历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共探教学提质路径。

银川一中兰慧老师与周占银老师围绕《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课展开同课异构,以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为师生呈现了两场精彩的历史课堂。

兰慧老师以“中阿博览会”为切入点,联结汉朝丝绸之路繁荣与当代博览会盛况,借图文、视频、实物素材,引导学生感受两汉的强大,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历史兴衰。周占银老师以史料为基构建课堂,精选史料,让教学扎根实证,并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史料分析能力。两位老师教学风格各异,但均紧扣课程核心目标,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也让这场同课异构活动亮点满满。

展示课结束后,专题研讨会随即开展。镇江第一中学的王生、曾金海、严清馨三位专家老师对两节展示课进行点评,肯定了课堂内容的亮点与价值,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了切实的交流意见。

随后,银川一中与镇江第一中学的老师们进一步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展开集体研讨,明确了各年级教学的核心定位与实施方向:高一年级聚焦贯彻主题式教学,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高二年级侧重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重点探讨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强调从思维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角度优化课程设计;高三年级则以习题为抓手,通过典型题目带动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两校教师一致认为,需依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目标,用差异化的教学定位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此次交流打破校际界限,让两校教师在思维碰撞中共享优质经验、梳理教学路径。不仅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深化课程设计认知,更能直接指导后续课堂优化,对提升两校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二、历史写作活动:以笔墨为媒,赓续伟大抗战精神

为引导青年一代铭记抗战岁月的艰苦卓绝与民族苦难,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汲取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将爱国情转化为勤学报国的行动力,历史组特组织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写作活动。学生优秀作品已于9月18日在校园集中展出,以红色文化浸润校园,让精神力量激励青年成长。

同学们以笔为舟,溯流而上,在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观照间,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跋涉。同学们笔下流淌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民族根魂的溯源,一曲对青春使命的追问。

写给抗战先烈的家书满含赤诚,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直击人心;那把沉默的军号、那块废墟中的砖石,将宏大历史叙事悄悄融入这些具体而微的载体;而对普通百姓、战地护士、儿童团员的细腻刻画,更生动诠释了平凡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非凡价值,尽显历史唯物主义观照下的人民史观。通过将八十年前的同龄人与当代青年进行跨时空对比,不同时代背景下青春与民族命运的深刻联结愈发清晰,让历史与当下形成有力呼应。

尤为亮眼的是作品形式的丰富多元。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一幅幅勾勒记忆的画报、一组组鲜活生动的漫画、一篇篇细腻动人的小说与短文,每种形式都独具特色。同学们将对抗战历史的深刻理解、对先烈精神的崇高敬意,化作可感可知的情感共鸣,让作品既显创意巧思,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整体质量格外出色。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同学们深厚的历史素养和艺术才华,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对民族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主动传承,体现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希望同学们将从历史深处汲取的力量,化为脚下坚实的步伐,继承先辈遗志,赓续精神血脉,以坚韧不拔之志、团结协作之风,直面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用当代青年的智慧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图片:李锋、兰慧

文稿:兰慧

责编:苏雪静

审核:张德萍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