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强师践行教育家精神
弘道养正培育新时代栋梁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教泽流芳,我们手捧师者的薪火;立德树人,我们守望学子的远方!值此金秋溢彩、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41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辛勤耕耘的全校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退休教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和广大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为建设教育强国筑牢根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重在铸魂。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艰巨且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在这一伟大征程中,广大教师肩负着光荣使命,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需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顺应时代需求与国家战略,践行教育家精神,立足“养正·唤醒”,聚焦多元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正道筑基、以正气铸魂、以正人立格,厚植教育沃土,书写好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中华章”。
一是要深耕课堂,以硬实力奠定教育高度。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把功夫下在课堂上,让每一节课都经得起推敲。一节经得起推敲的课,背后是深夜闪亮的灯火,是反复打磨的教案,是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求索。把功夫下在课堂上,是对教学规律的回归与敬畏,要求我们要以系统思维勾连教学的全链条,将“境问探合、思迁致用”的思维型教学环节贯穿始终;把功夫下在课堂上,是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育智慧的当代践行,昔日孔子杏坛讲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今之教育者更需“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如此,每节课方能如匠人琢玉,守教学之“常”,含育人之“变”,经得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层层推敲。
二是要精耕个体,以唤醒力点亮成长之路。
教育的真谛,从不是流水线上的批量复制,而是对每个独特生命的温柔凝视与精准托举。我们要把心思放在学生上,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有的孩子如溪流,在追问中蜿蜒探索;有的孩子似松柏,在静默中积蓄力量;有的孩子像星火,在跃动中释放光芒。“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说的就是教育必须贴合每个生命的独特纹理,说的就是“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
三是要耘耕细节,以持久力铸就时代栋梁。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育这件事尤其如此。我们要把质量落到细节上,让每件小事都承载着教育匠心。就像朱熹批注典籍时“一字未安,绕室终日”的严谨,就像蔡元培在北大工作时连课程表都反复推敲的细致。真正的教育质量,恰是在这些“小处”见真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的精髓,正在于对每一颗种子、每一寸土壤的细心照料。当我们把“质量”二字拆进每一次备课的批注里,藏进每一次课间的谈话中,融进每一次对孩子情绪的回应里,那些看似零散的小事,最终会润泽每一个学生,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在细节的滋养里,成长为扎实而温暖的模样。
老师们,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让我们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养正文化为内核,以寸心育桃李、以笃行担使命,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一中力量!
最后,再次衷心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