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染杏坛,优培启新程。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命题趋势、评价标准与备考策略正经历深刻变革。为助力2026届高三教师精准把握高考新动向,优化备考路径,提升备考实效,2025年9月3日,我校教科研室于守正楼二楼学术报告厅组织召开了以“优生培养与科学备考”为主题的高三备考策略研讨会。校领导班子与全体高三教师齐聚一堂,聚焦优生培养机制,共商分层教学、精准辅导良策,致力于在“三新”背景下构建高效备考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卓越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此次研讨会共邀请我校五位2025届高三班主任代表,为大家作了分享。

韩创龙老师以“班级管理与优生‘孵化’”为主题分享经验。他强调,班主任首先要坚定信心,相信学校平行分班的公平性、自身努力的价值以及学生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应坚决落实学校常规,严格遵守到校时间、高效组织早午读,并确保尖子生融入班级节奏、不搞特殊化。同时,要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各科教师守住课堂底线,避免尖子生脱离听课、盲目自主复习。韩老师还指出,班主任应具备大局观,推动各科教师团结协作,通过任课教师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有效激励学生。他强调,信任学生潜力是“孵化”优生的先决条件,而陪伴是最好的管理,耐心与鼓励是最好的安慰。班主任要以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陪伴,为学生传递稳定而正向的能量。

刘英波老师围绕高三备考核心需求,从心态引导、课堂效能、目标管理及班级氛围等多方面分享了实践经验。她强调,备考应从“了解学生”出发,通过深入沟通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困惑,助力学生实现从“稳定”到“淡定”的心态跨越——稳定是备考的基础,淡定则是考场发挥的关键。在课堂层面,刘老师指出提升听课效率是核心抓手,高效课堂不仅夯实知识基础,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目标管理方面,她建议将大目标拆解为具体可达成的小目标,以减轻畏难情绪,通过阶段性成就持续激发动力。班级管理上,刘老师倡导营造“家的感觉”,以规律作息构建安全感,借仪式感活动舒缓焦虑,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或应考状态。刘老师所分享的一系列策略都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展开,为高三阶段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业提升提供了科学指引。

刘娟老师以“高三优生培养”为主题,从锁定目标、多维干预、全程护航及学科突破四个维度分享了系统化的培养策略。她强调,首先要精准识别潜力学生,实施多维度个性化干预。在沟通方面,开展走心谈话,先肯定再分析问题、制定计划;班级管理上,联合任课教师协同跟进,营造以“持续努力”为荣的班风,并分阶段调优座位以激发动力。采用“赋能+监督”双轨方式,每周组织优生讲题,既巩固知识又提升自信。在关键备考阶段,刘老师强调依托学校节奏、同伴氛围和即时答疑,引导学生高效在校复习。学科方面,她通过高考数据破除“重理轻文”观念,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和英语,并制定精细化英语提分策略,聚焦作文、资源利用、错题整理和基础巩固。

杨阳老师以“尖子生培养探索与思考”为题,从认知转变、实践方法和团队协作三个层面分享了经验。她提出,尖子生培养首先要实现三大认知转变:从“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心态”,借助班会和个别谈心树立学生远大目标、缓解焦虑;从“单打独斗”转为“借力打力”,扮演好“信息桥梁”角色,与学科教师精准对接学生问题;从“制造竞争”变为“营造共生”,通过主题班会、尖子生讲题和动态调座等方式,构建积极共进的班级氛围。杨老师特别强调团队协作的力量:紧密联动科任教师,反馈学情、维护教学权威;主动向资深班主任请教管理经验;构建家校同盟,引导家长关注心理与后勤保障;并依托全校教师的“跨级支援”,形成“我们的学生”的协同育人合力。

马绍福老师从教学管理、班级建设和师生互动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做法。在教学方面,马老师强调要紧跟学校复习节奏,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每次考试后深入分析试卷,并对语文答题卡进行二次批改;课堂教学注重质量,精心备课、板书规范,精研高考真题,讲题时侧重思路引导与学科逻辑培养,并适度拓展。在班级建设中,他注重增强凝聚力,通过徒步健走、成人礼等活动强化集体荣誉感;精心设计班会课,围绕复习心态、运动会安排等主题制作教案,播放解压音频帮助学生放松;动态调整座位,从六人小组逐步过渡至单人单桌,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师生互动方面,马老师推动建立科任教师“会诊”机制,在关注后进生的同时,于高考倒计时100天为每位学生撰写成长记录留言,考前更通过击掌、拥抱等方式进行集体动员,营造温暖而积极的备考氛围。

魏鹏组长就围绕教学与班级管理等方面为2026届高三年级组做了备考安排。他强调,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需有大局观,引导学生在语文、英语等学科多投入;落实好常规要求;各科老师要团结一心,挖掘学生潜力,以耐心陪伴和沟通缓解学生及家长焦虑。教学方面,要紧跟学校复习计划,教师要主动成长、保持危机感、坚持实干、强化管理担当,守好课堂,保障教学质量。

潘雄武副校长围绕高三备考工作提出一系列关键策略。他强调,备考需提前谋划,尤其重视二次批阅,借助线上终端和科学评分标准,推动数字化精准培养,摒弃“大水漫灌”模式,通过推送精品试卷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应关注学科大概念与认知架构,引导学生用好教材、回归教材,并注重课堂板书的价值。此外,要精准把握高考政策与命题方向,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及课程标准,分析全国卷和各省试卷,借助真题优化教学。

会议最后,张永宏校长向全体高三教师致以诚挚问候与勉励。他指出,高三是学生追逐梦想的关键时期,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并充分肯定了老师们以往的付出与担当,鼓励大家继续保持敬业精神和教育热忱,以专业与爱心陪伴学生全力冲刺高考。在研讨会尾声,张校长以“教育三问”引导教师深入思考:一问“耘耕什么?”;二问“精耕什么?”;三问“深耕要发掘什么?”他希望借此促使教师对日常教学进行理念与行动的双重反思,实现自我提升。这“三问”不仅为研讨会画上深刻句号,更开启了全体教师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探索。
本次高考备考研讨会从五位班主任扎根一线、倾情分享的实践智慧,到年级组长周密部署、精准施策的系统规划,再到校长高屋建瓴、着眼长远的专业引领与顶层设计,整场会议层层递进,为2026届高三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坚守,更是厚植土壤的耕耘。愿此次研讨汇聚的星光,照亮2026届前行的每一步;愿我们今天的躬身耕耘,终将换来明日累累硕果与满天璀璨!
图文:付小刚
责编:苏雪静
审核:张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