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中秋,话感恩
——说说我们的故事
时间:2013年9月16日
地点:银川一中升旗广场
班级:高二(4)班
指导教师:李家声
班主任:尹雪燕
撰稿人:范雯欣、冯尤优、马岩、宋衍辉
朗诵者:范雯欣、冯尤优、马岩、宋衍辉
琼宇高寒,捧出了一轮月影;冰壶朗澈,平分了秋夜天香。伴随着秋高云淡,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一次在人们的企盼中到来了。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在这个时节,我们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在这个时节,我们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个中秋,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中那轮曾被我们呼作“白玉盘”的明月时,脑海中是否又会浮现那些儿时的记忆呢?
故事一: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亮挂在深邃的夜空中。它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那么耀眼,我静静地沐浴在月光中。咦,这种情景好像在哪儿出现过,忽然想起,那是许多年前在爷爷家的小院里。那一年的中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聚在一起,下午准备打枣。那棵枣树从栽下到现在有十多年了吧,它已长得比平房的房顶还高,木杆打不到结在上面的枣。爸爸和我就只有爬到房顶上才能用木杆打。我笨手笨脚地爬上了房顶,走到靠近枣树的地方,爸爸怕我掉下去,就把一根木杆横放在距房檐不远的地方,并嘱咐我打枣时不能越过那根木杆。我按照爸爸的嘱咐就开始打,杆起枣落,奶奶和妈妈就在树下捡,不长时间就捡了一筐,全家人为了中秋节能吃上枣都在忙乎着。从房顶上下来时不小心胳膊还被蹭烂了,爷爷看到后一边责备爸爸没有看好我一边爱怜的问我疼不疼。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一边吃着新鲜的枣一边看中秋节晚会。夜深了家里人都睡下了,我悄悄的来到大屋,爷爷家的房子周围没有路灯,平时夜晚十分黑,幸亏有八月十五的月亮,圆圆的,亮亮的,我站在窗边,月光透过窗子静静地洒在我身上。
儿时往事已一去不返,但每每想起,心中仍会洋溢着幸福。我们渐渐长大,从父母的“跟屁虫”变为了有自己的思想、喜欢追求个性的少年,更有许多同学以优异的成绩从外县考入了这所学校,离开了家,离开了亲人,或许直到这时,我们才想起了他们的好,想起了家的温暖。
故事二:还记得去年的八月十五,好友们早已回家与亲人欢聚一堂,只剩下我独自留在空荡荡的宿舍。回想起往年的中秋,全家人都会聚在姥姥家吃团圆饭,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忙着买菜卖肉张罗着做饭,舅舅舅妈也在厨房忙进忙出,好不热闹。晚饭过后,姥姥则会端出亲手做的月饼给大家品尝。姥姥做的月饼与商场中的不同,很厚实而且十分酥软,月饼馅儿甜而不腻。长辈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从柴米油盐到国家大事,从秦皇汉武到卫星上天,无所不谈;而弟弟妹妹们会一直缠着我给他们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屋子里其乐融融,洋溢着别演的温暖。而如今,我却因来银川念书,要独自一人度过这个本该团圆的节日了,站在阳台依窗仰望,夜如柔水,一轮圆月挂在空中散发出几丝朦胧的月光,这时才我真正理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伤,还是那轮明月,还是那么美丽的夜色,却没有亲人的欢声笑语,没有家的温暖。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泛过一丝失落。以前在家时总会埋怨妈妈的唠叨,爸爸的严格,其实这些都是他们满满的爱。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是家人。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是家人。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是家人。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也是是家人。有些事看似简单,但换个身份,我们却未必能做到,生活中他们为我们做的的一件件小事,你们注意过吗?
故事三:“一场秋雨一场寒”,妈妈总是这么念叨着,从前,每每下起秋雨,妈妈就会翻箱倒柜,把厚实的衣服拿出来,再把夏季的衣服放在柜子深处,她知道天要转凉的。我想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上了高中,作业变得多了起来,每天也睡得晚了,再加上没有暖气,屋子里会很冷。写作业时候,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不一会,又传来了妈妈翻箱倒柜的声音。妈妈走进我的屋子,手里拿了一件坎肩,轻声对我说:“穿上,屋子里冷,别感冒了。”我想说其实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的这样的事,小小的却很幸福。我们正在长大,不要轻易放弃这份小小的幸福,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它,然而对于如何感恩,我们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零碎,有的同学说:“我要买三室两厅的房子给爷爷奶奶住,我要买轿车带爸爸妈妈去兜风,我要买很多很多的补品给姥姥姥爷。”但在我看来,作为子女,我们不能只说大话空话,只要帮他们做做家务,帮他们倒茶捶背,甚至只要仔细看看她们的眼眸,都是最真诚的感恩。多为他们做一些能让他们开心的事情,让他们的脸上布满阳光般的笑容,即使布满皱纹,却依然像花儿一样甜美。
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中秋的脚步、满月的光芒,在一个又一个的夜晚,悄悄临近。最后,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际,祝老师同学们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