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阅卷标准以及备考策略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助力2026年高三教师精准把握高考动态、科学规划备考路径,切实提升备考效率与质量,宁夏银川一中教科研室、教务处于2025年7月3日晚在学校守正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2025年高考经验分享会暨2026年高考备考启动会,校领导及全体一线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教科研苏雪静主任主持。2025年是宁夏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年高考,这次高考对于宁夏银川一中的意义绝非简单的考试形式变革,而是重塑百年名校育人生态的战略机遇。在学校领导的科学规划和指导下,在全体高三教师的艰苦奋斗中,宁夏银川一中不仅经受住了新高考的考验,更以破局者的姿态书写了西部教育的示范样本。

会议第一项,教务处韩玉红主任在2025年高考经验分享会上作专题发言,以"精准把脉、成果聚焦"为主线,高度肯定我校高考取得的突破性成绩。她深度剖析"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教育理念的实践成果,系统总结分层指导、精准教学等核心经验,特别强调师生协同攻坚的示范作用。发言立足数据支撑,聚焦育人本质,既彰显我校"追求卓越"的教学目标,又为2026年备考规划出科学路径。

会议第二项,张德萍副校长立足教研维度,系统部署2026年高考备考工作。面对新高考改革深化阶段,她指出高考试题呈现"情境化、动态化、跨学科融合"三大命题趋势,提出"从高一系统规划,从思维型课堂开始"的备考理念。强调教师应秉持"守护生源的责任感、传承名校的使命感、拥抱AI的时代感",构建"境问探合,思迁致用"的思维型课堂模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核心问题、促进迁移应用,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转变。针对2026年备考,张校长强调重点在深化跨学科整合、强化数据驱动教学、突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突破瓶颈。

会议第三项,潘雄武副校长立足教学提质增效,系统总结2025届高考经验,科学部署2026届备考工作。他回顾本届辉煌成绩,指出制胜关键在于“养正文化”孕育的纯粹教育生态,以及教师团队带伤坚守、夜以继日的奉献精神。结合高考阅卷情况,潘校长精准研判新高考命题趋势:基础题稳中求实,开放性试题注重“逻辑闭环”,教育部通过减少题量、轮换压轴题型坚决“反套路”,倒逼教学回归素养本位。针对2026届备考,他强调:紧扣课标教材,深挖细节;强化情境化教学,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规范学术表达,避免套作与设计疏漏。最后,他提出2026年备考要科学设置试题难度梯度,提前渗透评分标准,确保备考更高效、更精准。

会议第四项,校长张永宏高度肯定2025年高考学校实现文理科全面突破的办学成果,这一成果凝聚着全体教职工三年来的心血,特别感谢高三教师团队及学校各部门服务人员的辛勤付出。面对即将到来的2026年备考,也是学校120周年校庆之年,张校长提出"接续奋斗、精耕细作"的总体要求,提醒教师团队要保持紧迫感,早谋划、早准备。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张校长倡导"学生快乐学习、教师智慧工作"的理念,充分肯定学校管弦乐团跨年级展演、研学活动等素质教育成果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思维型课堂、国际理解教育等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会议最后,张校长以"百廿有为,再铸辉煌"勉励全体教职工,为迎接学校双甲子校庆和2026年高考注入强大动力。

会议第五项,由高三魏鹏组长代表全体新高三的老师做表态发言。魏鹏组长在致敬2025届高考辉煌成绩的同时,他郑重表示,面对学校120周年校庆的历史契机,2026届高三团队将传承"养正文化"精神内核,以"正道为纲、正气为魂、正人为本"三大理念贯穿备考全程。魏组长强调,新一届高三将聚焦个性化教育,借助人工智能精准诊断学情,实现优生突破、中等提升、潜力逆袭的多元发展目标;同时坚守小组合作传统,贯彻学校各项教学部署,让每堂课成为素养阶梯、每份试卷化作诊断利器。在距离高考339天的冲刺阶段,他代表全体教师立下军令状:以"精准教学、精准命题、精准服务"三精准原则,优化在校与居家学习时间管理,秉持"立心天地厚,传道山河远"的格局,恪守教育初心,为百廿校庆献上最辉煌的高考答卷。

会议第六项,各学科组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高三备考经验及高考阅卷经验。

语文组李彦儒老师为大家分析了2025年高考语文的阅卷基本情况,并由高考真题为依托,从“我们将梦赠予他人”的作文题目中,找出了新老高考的试题与阅卷变化,其中重点提示了高考作文文体多样性培养的变化方向,和思辨性考察的背景和基本理念,并对课后作业、模拟考试组卷及尖子生作文培养等方面都提出了实际建议。
杨萌萌老师为大家分享了2025年语文高考的备考复习策略,指出了新高考下需要重视教材回到课本创设情境,同时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运用,为大家提示了新一轮高考复习的命题趋势和策略方向。


数学组2025届高三备课组长尹秀香老师分享备考经验:2025 高考数学卷基础更实、情境更活、结构更新,“素养导向,思维为本”。备考采用三阶法,一轮深耕课本,用 “大概念” 串联知识;二轮实施周四检测前置等;三轮模拟实战补漏洞。马慧老师分享阅卷发现:命题深化基础考查,强化思维品质等。典型失分点集中在立体几何、导数应用等题型,因概念不清、计算差等导致。建议抓基础、重规范、破难点、联实际。会议强调 2026 备考需紧扣课标,回归课本,培育思维,助力学生成长。

英语组2026届高三英语备课组长刘安琪老师结合本次高考阅卷实践,以“立足核心素养,把准评分标尺”为主题开展专题分享。通过对作文的深度批阅,刘老师系统剖析了新高考命题改革下的评分逻辑,为备考指明方向。刘老师总结道:“新高考本质是素养立意的测评革命。教师须带领学生跳出语言技巧内卷,转向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真实场景的逻辑构建——这才是冲刺高分的唯一路径。”
2025届高三备课组长周靖涛老师提出高三英语备考三大核心策略:立足基础,严抓听写与高频词块系统整理;强化规范,通过作文展评严控语法结构与逻辑表达;创新赋能,推行“阅读图”文本分析法与“拼图策略”知识整合术。

物理组马文娇老师分享内容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题分析。马老师与物理组同行重温高考试题,追寻试题出处,分析典型错误以及原因为后续备考助力。第二部分,试卷分析。马老师指出新高考注重情景化,创新性,深化实验探究能力,考察综合应用和高阶思维能力。第三部分,教学建议。马老师建议26届高三紧抓教材,注重实验,举一反三,在教学与命题中创设情景,联系社会科技新闻。

化学组2026届高三备课组长马旻老师结合高考阅卷情况,从题目难易度,各题的得分情况,情境题设的特点,以及知识的涵盖面进行详细分析,提出新高考复习必须注意教材基础知识,注重课本中的资料卡片,也要注重课后习题。新高考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要全面到位,要抓紧时间不能拖后,要注重化学重点热点知识的全面复习。2025届高三备课组长唐海巍老师从高三备课组的角度提出备考复习建议:一是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二是注意备课组的分工合作,群策群力;三是要注意月考试题新颖全面,面面俱到;四是要注意尖子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培养。

生物组由教研组长马平老师主持,他感谢2025 届高三生物教师的付出并肯定其备考工作。阅卷老师金晶结合阅卷细则和得分点,评析填空题与简答题,建议课堂注重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作业和模考命题突出思维能力考查,严格阅卷标准并记录典型案例,尖子生培养要从知识考查转向能力素养。2025 届高三生物备课组长苏晓燕回顾备考历程,总结复习得失,为 2026 届备考提供经验。此次会议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助力后续教学创新发展。

政治教研组的田晓闻老师结合亲身参与的今年高考阅卷实践,分享了深刻的体会。他着重指出,新高考改革对思想政治学科主观题的评阅标准带来了显著变化,整体要求更加严格,更加强调答案的针对性、逻辑性和关键点的精准把握,阅卷教师的评判工作也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随后,政治教研组长檀向杰老师就备考规划提出建议,强调学生需着重提升逻辑思维、精准表达和学科术语运用能力,避免无效作答。本次会议为优化后续教学与备考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历史组的各位老师围绕高考阅卷要点与备考策略展开了深入交流。会上,杨宁老师结合自己参与本次高考阅卷的经历,介绍了阅卷现场的整体流程和评分细则,还特别针对考生在答题中容易出现的格式不规范、要点不突出、史实表述不准确等常见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提醒大家在日常教学中需着重强化这些方面的指导;2025届高三备课组长张晓英老师则针对高考备考的各个环节,从复习计划制定、重难点突破到答题技巧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享。

地理组2025届高三备课组长康卉君老师分享 “基础 - 专题 - 套卷” 三轮复习计划,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剖析要求,指出学生不足并给出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措施。段雪妮老师汇报阅卷情况,分析非选择题高频错误,提出教学建议。潘校长总结强调立足教材、融入热点等。
宁夏银川一中2025年高考经验分享暨2026年高考备考启动会圆满落幕。这是一次传承与创新的盛会,既是对过往辉煌的礼赞,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启航。站在教育改革的新起点,我们深知: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今天的会议凝聚了最前沿的阅卷洞见、最硬核的备考智慧,为2026届高三锻造出披荆斩棘的利剑。新高三团队已整装待发,将以专业素养为基、以育人情怀为魂,在"养正文化"的沃土上精耕细作。学校将举全校之力,为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最奋进的学习生态。让我们以归零心态再出发,用实干诠释"追求卓越"的一中精神,在百廿校庆之年,共同书写更加璀璨的教育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