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喷楼台晓,草色青回天地春。在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为进一步探索并构建我校大单元教学范式,紧密围绕学科新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2月16日各我校学科教研组开展了以“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主题的研讨会,共同携手开启新学期教研活动的崭新篇章。


语文组:高一年级纪雨田、马红霞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的教学设计,为新学期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范式。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中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先进理念。纪雨田老师单元设计结构化思维突出,通过主题统整实现单篇到群文的有机衔接。马红霞老师以项目式学习重构戏剧单元,通过真实艺术实践活化文本。此外,两位老师的设计中都有着鲜明的文化传承意识,在语言建构中厚植文化自信;均展现出了精准的课标解读能力、创新的课程开发意识和以生为本的教学智慧。高二年级夏彤、孙甜甜两位主讲教师的深度解析与集体研讨,构建起"思辨理性与革命精神双轨并进"的教学体系,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探索新路径。高三年级马绍福老师展示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现实主义文学发展”为中心,梳理现实主义文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现实主义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和批判,展现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数学组:高一芮聆馨老师先介绍和交流了以三角函数为例的大单元教学中自己的设计与思考,以三角函数大单元设计为例,通过建构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及其应用,将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避免碎片化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函数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二刘斯琪老师以大单元教学为例,从课标出发,从顶层设计深刻阐释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各位老师也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和问题,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领会到大单元教学深关学生发展,需要认真思考践行。苏毅老师分享了第六章的整体大单元教学设计,从计数原理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计数原理,分类计数法和分步计数法,强调了从大单元角度出发两块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交流,从这些案例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马慧老师分享了排列与组合内容的整体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了排列和组合是计数原理的两种重要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整个大单元每节内容之间的具体联系,从高角度出发去备课,此外还分享了具体的一节课时的教学设计,让老师们学习参考;高三数学备课组尹秀香老师首先深入剖析函数与导数这一模块,凭借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与对教学大纲的精准把握,梳理了历年高考中该模块的考点分布。张德萍副校长承担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模块内容的整合梳理。在整合梳理过程中,着重强调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知识点间逻辑联系的重要性。赵文博老师在教学研讨中,针对数列模块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分析。她指出,数列模块的教学重点应聚焦于数列中基本量的运算训练。蔡志权老师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中立体几何部分的细致分析,从题型分布、考点设置、分值占比等多个维度展开研究,揭示了这一模块高考命题的规律与变化。韩创龙老师展示了平面解析几何这一专题的二轮复习策略。在提倡“考教衔接”的背景下,韩老师回顾近几年解析几何专题的命题趋势,精心补充了直线和圆内容的相关题型。

英语组:高一张洁老师汇报了必修一第六单元“人与自然”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此次汇报旨在通过主题融合、策略升级与技术赋能,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高二年级由毛聪老师和马花老师以大单元教学规划入手,分享选择性必修一unit5和unit6的单元规划。毛老师以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为例,分别从阐明单元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搭建单元内容框架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确定课时目标,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活动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分享了如何将思维型教学理论运用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马老师以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为例,分别从分析单元主题和内容,提炼各子主题所承载的主题意义;关联单元内容和主题意义,提炼单元主题大观念和语言大观念;根据主题和语言观念,制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备课组长刘安琪老师认为毛老师以王蔷教授理论为指导,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体现了实用性,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马老师从表格出发,层层递进,小观念组成大观念,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三年级备课组长周靖涛老师围绕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作了分享。她强调,教学中要扎实抓好单词和句型的基础训练,灵活运用AI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根据班级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并呼吁教研组团结协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周老师还分享了以“定语从句”和“个人成长”为主题的读后续写教案设计,详细说明了不同课时的具体要求与时间安排,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框架,为优化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物理组:贺鹏老师首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讲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与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杜宇晨老师围绕大单元教学理念,深入探讨其在圆周运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大单元教学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打破传统课时限制,注重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梅杰老师从单元教学规划系统深入分析了交流电的知识结构,详细梳理了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突出了其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的育人价值。戴蕾老师从电磁振荡的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分析出发,详细分解了教学任务。高三二轮复习大专题—《力与运动》大单元设计进行研讨,本大专题设计分为:《力与平衡》、《力与直线运动》、《力与曲线运动》三大板块,老师们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研究。

化学组:高一化学备课组由许艺韦进行分享。她针对人教版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前两单元“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与“化学反应与能量”进行整合设计。以工业生产为真实情境,贯通“元素性质—物质转化—能量利用”逻辑链,凸显化学在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高二化学组教研活动,主题为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马锋和柳雅茹两位老师分别讲述《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平衡单元教学设计》和《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组内成员激烈讨论,组长马旻进行点评。高三备课组赵怀珠老师和唐海巍老师主讲,两位老师围绕“基于高中化学大概念整合的单元教学设计”,以《高三复习—实验综合》为例展开精彩的讲解。

生物组:高一备课组马飞老师进行了以人教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为主题的大单元整体设计交流活动,马老师认为不应局限于实验过程和遗传定律内容,应结合生命的物质观,抓稳“颗粒遗传”核心,沿“直观——抽象——直观——规律”路径,引导学生掌握“假说——演绎法”的核心逻辑,体悟科学家思维,运用遗传规律解决实际生产实践问题。高二备课组金晶老师进行分享。她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其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更是重中之重。袁老师首先对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规划进行了深入阐述。在袁老师看来,本单元聚焦于生态系统这一核心,重点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复杂且微妙的关系,积极探讨人、环境和资源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联系,始终致力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袁老师认为可以适当在复习阶段增加课时,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果。高三备课组苏晓燕老师主要为大家展示了高三一轮复习重难点章节《基因工程》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政治组:高一政治备课组围绕必修三《政治与法制》第一、二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深入研讨。马苗苗老师详细分析了第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第二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知识点,结合新课标要求,探讨了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高二年级思想政治备课组结合新学期教学计划,深度讨论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第四单元的大单元教学策略。欧凯老师对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策略分享。司钰老师对第四单元《国际组织》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策略分享。高三政治备课组,王刘老师以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为内容,介绍了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格局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王刘老师深度分析了教学内容的学科价值,以课标要求依据进行整体梳理,以学情为基础进行迁移整合,以素养为目标进行情境设计,以逻辑为线索进行整体建构。融入热点,锚定高考备考,思路清晰,预期效果良好。

历史组:高一历史备课组在组长李锋老师的主持下,展开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展示分享活动。白莹莹老师围绕着“单元教学设计”主题,从“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与学的设计”及“课例展示”五个方面进行分享。高二备课组对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设计进行了交流。马建云老师从课程标准出发,明确了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核心要求,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依据。他对比了新旧教材的知识点,梳理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的变化与重点。同时,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能力与素养目标,确保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顾丰老师以“商业贸易与社会联动变化”为主题,结合课程标准设计了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她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为什么要听你讲课?”这一问题出发,反思了教师的角色与教学价值。顾老师提出,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向“生成性引导者”转变,通过不断学习与整合知识,提升课堂的思考力与生成性,使课堂更具吸引力与启发性。高三年级历史备课组刘开济老师分享了“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和“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两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从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结构、重难点突破、史料运用、习题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周娅茹老师以“中古时期的世界”为例,聚焦历史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地理组:高一地理组的折宝仪老师以《乡村和城镇:空间、进程与文化》和《产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案例分享。折老师巧妙地打破课时限制,以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地理要素间的关联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潘雄武校长也就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情况做出了评价,提出青年教师要认真学习《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质量标准》,精准把握命题导向和难度,提升个人的选题、筛题、改题能力,从而深化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高二地理备课组长魏鹏,针对《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展开全面且细致的单元教学规划介绍。他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到教学方法的选用,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高三地理组康卉君老师首先以“城市、产业和区域发展”为大概念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主要教学设计思路为:解读课程标准、提炼核心概念、分层教学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教学活动、综合单元训练,并以上海市为例介绍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的具体课时教学设计。赵阳老师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为主题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明确了单元架构、单元目标、课标内涵,并具体以阿拉斯加东南部温带雨林为情境,以森林、鲑鱼、棕熊、座头鲸、人类等要素为线索,进行问题式教学设计展示。
此次我校的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各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教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各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无论是语文组构建的 “思辨理性与革命精神双轨并进” 体系,还是数学组在新高考二轮复习中针对核心内容精心整合,都充分展现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英语组注重主题融合与策略升级,物理组强调核心素养导向,化学组以真实情境贯通知识逻辑,生物组聚焦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培养,政治组通过案例与情境增强互动,历史组反思教师角色促进素养落实,地理组以情境驱动提升综合思维,均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学期我校将以大单元教学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教学实践,推动教师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整体性的教学规划与分步实施,教师的专业能力将得到持续成长,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显著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更加扎实。银川一中将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
图文:各学科备课组
责编:苏雪静
审核:张德萍